"勾选后请按 确定 "
作者: 王乃东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
出处: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中国江苏南京 2004
会议录: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2004 年
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短暂性不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神经元死亡及β淀粉样蛋白(Aβ)的表达。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2血管短暂性闭塞致大脑不全性缺血再灌注后6小时、2天、3天、7天、14天、35天不同时间海马区神经元死亡和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短暂性不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3天 ...
作者: 许翔,丁莉莉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出处: 2004第二届世界华人临床生化和检验医学大会第六届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中国江苏南京 2004
会议录: 2004第二届世界华人临床生化和检验医学大会第六届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期激素吸入疗法治疗儿童哮喘是否对骨碱性磷酸酶有抑制,从而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方法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总活力测定,然后应用电泳法对碱性磷酸酶同工酶进行分离,扫描图谱。通过百分比计算出骨碱性磷酸酶(BoneAlkalinePhosphatase)绝对值。结果对长期坚持治疗且临床症 ...
作者: 冯庭怡,赵永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
出处: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中国江苏南京 2004
会议录: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2004 年
摘要: 目的复习膜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并以遗传性神经通道功能障碍或通道作为重点进行讨论。结果通道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孔道,通过这些孔道离子流跨越细胞膜使得细胞去极化或超极化。通道可以分为3种类型:非门通道、直接门通道及第二信使门通道。其中重要的直接门通道是电压门通道
作者: 赵晋华,汪太松,车文军,陆荣华,张闻瑞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出处: 第二届全国核素显像及治疗学术会议 中国桂林 2004
会议录: 第二届全国核素显像及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 2004 年
摘要: 目的应用门控法99Tc-甲氧基异丁基异晴(MIBI)及18F-脱氧葡萄糖(FDG)双核素同时采集(dual isotope simulataneous acquisition,DISA)心肌显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前 ...
作者: 呙登俊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
出处: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中国江苏南京 2004
会议录: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2004 年
摘要: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联合电针疗法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治疗作用的机理,探讨治疗对脑损伤后神经组织重建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成年Wistar大鼠93只,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4
作者: 陈英辉,赵永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
出处: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中国江苏南京 2004
会议录: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2004 年
摘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作为神经生长因子家族的一员,不仅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对特定神经元的分化、生长起重要作用,而且亦为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维持生存及执行其正常功能所必需,并促进损伤后的神经元再生。近来有报道:BDNF在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和修复过程中有其重要作用,侧脑
作者: 马爱梅,赵永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
出处: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中国江苏南京 2004
会议录: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2004 年
摘要: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局部或两侧大脑半球神经元异常同步放电,而引起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尽管大多数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正规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但是仍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效果不好,被称为难治性癫痫。目前国际上对难治性癫痫尚缺少一个确切的定义,临床一般
作者: 汪芳,孙宝贵,张建军,金炜,庄文燕,薛吉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处: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04
会议录: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 , 2004 年
摘要: 目的观察Vitatron900E起搏器防治阵发性房颤的远期效果。方法7例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安置了Vitatron900E起搏器后,每4周进行一个阶段的观察和调整。第一阶段为房性心律失常的记录阶段,基础起搏频率为60次/min,了解房颤的诱发因素;第二阶段为心房超速起搏阶段,基础起搏频率为70次/mi ...
作者: 赵永波,王乔树,郭春妮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
出处: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中国江苏南京 2004
会议录: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2004 年
摘要: 目的应用6-羟基多巴(6-OHDA)建立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观察纹状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探讨一氧化氮(NO)在PD发病机制中所起作用。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6-OHDA毁损的大鼠PD模型,通过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阿扑吗啡(APO)测试大鼠旋转行为,免疫组
作者: 赵永波,王乔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
出处: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中国江苏南京 2004
会议录: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2004 年
摘要: 目的本实验研究一氧化氮(NO)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所起作用,旨在为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6-OHDA毁损的大鼠PD模型,并给予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L-NNA),通过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阿扑吗啡(APO)测试大鼠旋
已保存题录(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