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公济文库!
所在位置: 首页 - 科室团队导航 - 血液科
相关导航
按语种分组
  • 任何
  • 12919 中文
  • 293 外文
年代
  • 任何
  • 565 2020
  • 612 2019
  • 655 2018
  • 650 2017
  • 682 2016
  • 661 2015
  • 685 2014
  • 761 2013
  • 790 2012
  • 836 2011
  • 790 2010
  • 4695 2000-2009
  • 20 1990-1999
  • 5 1989以前
按类型分组
  • 任何
  • 12919 中文期刊
  • 0 中文会议论文
  • 293 外文期刊
  • 0 外文专利
  • 更多
按重要期刊分组
  • 任何
  • 211 国内统计源期刊
  • 145 CA化学文摘(美)
  • 119 国内核心期刊
  • 115 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
  • 33 文摘杂志(俄)
  • 更多
按来源刊物分组
  • 任何
  • 32 中华血液学杂志
  • 29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血液
  • 27 临床血液学杂志
  • 22 世界临床药物
  • 17 白血病·淋巴瘤
  • 更多
科室简介: 成果数量:392

血液科是院重点学科,筹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周柱教授1985年创建血液科,并与邬伟秀,施文霞等成功制成抗人球蛋白试验试剂,并推广运用至临床,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上世纪90年代初,血液科在国内首创胎肝移植术,成为了国内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的雏形。共进行了1000多例移植手术,挽救了众多患者的... [详细]

本科室知名学者:
本科室科研趋势: 发文数量 期刊收录
条数据
导出

作者: 於芳芳,杨隽,姜杰玲,蔡宇,李肃,许晓巍,赵初娴,蒋瑛,王椿,宋献民,万理萍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出处: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0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生存影响因素

摘要: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影响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9例行allo-HSCT的MD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总生存,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

作者: 林嘉贞,杨隽,吴佳琪,高君伟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药学部福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出处: 中南药学 2020

关键词: 治疗药物监测;代谢酶基因型;免疫抑制;抗感染;造血干细胞移植

摘要: 临床药师结合血药浓度、代谢酶基因型及感染、肝肾功能指标变化,协助医师对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抗感染和抗移植物抗宿主病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在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得到及时控制的同时,避免了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影响关键治疗,有效促进了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 丁静,刘伟玲,万理萍,李莉,白萍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出处: 检验医学 2020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骨髓

摘要: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伴噬血现象的特征。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allo-HSCT后出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的患者2例,讨论其可能的病因。结果患者一入院诊断为免疫缺陷病,行allo-HSCT 13 d后粒系植入,血红蛋白、血小板始终偏低,凝血功能差 ...

作者: 李志超,朱骏,王椿,胡炯,毛原飞,陈芳源,朱坚轶,刘澎,顾史洋,施菊妹,刘银梅,梁爱斌,丁懿,侯健,何海燕,刘立根,谢英华,朱琦,俞夜花,姚永华,陈蔚,许惠利,韩秀华,郝思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液科;.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血液科;.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血液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血液科;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上海长征医院血液科;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血液科)

出处: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9 第18卷 第11期 P1025-1031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肺部感染;细菌;耐药性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12所医院血液科粒缺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数据,比较不同原发疾病病原菌分布之间的差异。 ...

作者: 叶成林,陈蔚,姚永华,王椿,李军民,陈芳源,施菊妹,郝思国,刘澎,侯建,梁爱斌,刘立根,朱琦,韩秀华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血液科;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药剂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血液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血液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血液科;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血液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血液科;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血液科)

出处: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 第16卷 第24期 P3596-3599,3602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骨髓衰竭;细菌耐药性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上海市12家医院血液科1 260例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敏结果。采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分离菌株的药敏情况。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菌株的 ...

作者: 励菁菁,朱琦,王椿,胡炯,陈芳源,施菊妹,郝思国,刘澎,俞夜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液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血液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

出处: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9

关键词: 淋巴瘤;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细菌;耐药性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有效控制感染和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12家三甲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结果 108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阴性(G~-)菌67株,占62 ...

作者: Huang, Wei;Mo, Wenjian;Jiang, Jieling;Chao, Nelson J.;Chen, Benny J.

出处: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19 Vol.10

摘要: Data from both animal models and human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effector memory T cells (T-EM) and central memory T cells (T-CM) from unprimed donors h ...

作者: 王椿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出处: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9

关键词: 伏立康唑;口服给药;临床应用

摘要: 伏立康唑(Voriconazole)具有抗菌谱广、疗效强的特点,是曲霉菌(Aspergillus)感染治疗的首选用药,对念珠菌(Candida)、隐球菌(Cryptococcus)、镰刀菌(Fusarium)等真菌感染亦有较好的效果[1-5]。具有针剂与口服制剂两种剂型,其中口服剂型由于吸收迅速、生 ...

作者: 施汪添翼,杨隽,蔡宇,万理萍,牛家华,王椿,姜杰玲 (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肿瘤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出处: 白血病·淋巴瘤 2019

关键词: 淋巴细胞肿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胎血

摘要: 目的评价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联合第三方脐带血输注治疗高危淋巴细胞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20例确诊高危淋巴细胞恶性肿瘤并接受Haplo-HSCT联合脐带血输注治疗患者的资料,与同期匹配资料接受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 ...

作者: 范炜斌,吴佳琪,杨隽,高君伟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长兴县人民医院药剂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出处: 中南药学 2019

关键词: 长春花生物碱;唑类抗真菌药物;神经毒性;麻痹性;肠梗阻;伊曲康唑;长春地辛

摘要: 长春花生物碱类药物导致的神经毒性是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但长春地辛是该类药物中神经毒性相对较小的,导致的严重神经毒性反应如肠梗阻很罕见。近期本院1例给予长春地辛+伊达比星+泼尼松方案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出现了麻痹性肠梗阻,笔者进行病例分析并对国内外类似文献报道进行复习,发现唑类抗真菌药物通过抑 ...

血液科简介

血液科是院重点学科,筹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周柱教授1985年创建血液科,并与邬伟秀,施文霞等成功制成抗人球蛋白试验试剂,并推广运用至临床,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上世纪90年代初,血液科在国内首创胎肝移植术,成为了国内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的雏形。共进行了1000多例移植手术,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1992年,血液科在上海率先探索对血液病和实体肿瘤患者骨髓移植。血液科现有床位80张(北部44张,南部29张、100级无菌层流病床7张),规模在上海同领域位居前茅。承担南京医科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学工作。已培养研究生30多名,其中博士10名,硕士20名,博士后出站2名,目前指导在读博士2名,硕士3名。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及卫生部课题4项,市局级课题10多项。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发表统计源或核心期刊论文94篇, SCI收录论文6篇。牵头上海及全国多中心临床项目5项,参与多项多中心IV期临床试验。派出6名骨干分别到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地进行血液肿瘤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最新诊疗技术学习。目前已有5人学成归国,发表SCI论文3篇,并且将最新诊疗技术带回科室运用至临床,成效卓著。全科现有职工24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11人,医师3人,实验技术人员3人,副主任技师1人,主管技师1人。科室中高级人才占86%,博士6人,硕士13人。博导,硕导各1名。科室行政主任王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