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公济文库!
所在位置: 首页 - 公济珍藏 - 王兴鹏
- 合作者关系

王兴鹏

消化科

职称:主任医师、博导

王兴鹏所有成果
导出

作者:吴丽颖,王兴鹏,吴恺,王冰娴,龚自华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上海  (200080))

出处:中华胰腺病杂志 2003

关键词:胰腺炎  内毒素类  细胞因子

摘要:目的动态观察血浆内毒素及其诱生细胞因子TNF-α、IL-1β水平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在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AP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联合应用Ranson标准、APACHEⅡ评分和Balthazar CT分级系统将17例确诊为AP的患者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13例和 ...

作者:李波静,王兴鹏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出处:2005年全国慢性胰腺炎学术大会 2005

摘要: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大鼠胰腺组织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经逆行胆胰管注射2%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建立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纳和肥大细胞激动剂(Compound48/80及生理盐水进行干预。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Van Gieson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纤维化情 ...

作者:李磊,王兴鹏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上海)

出处:国外医学 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4

关键词:LPS  内毒素耐受  信号转导  脓毒症

摘要:巨噬细胞被少量内毒素多次刺激后则能引起内毒素耐受现象 ,主要机制为LPS信号转导功能障碍。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以及脓毒症患者均具有内毒素耐受的特征 ,可作为其免疫功能失调的重要标志。

作者:龚自华,王兴鹏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消化疾病研究室  上海  (200080))

出处:中华胰腺病杂志 2002

关键词:循证医学  急性胰腺炎  预后  治疗

作者:王兴鹏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  上海  (200080))

出处:中华胰腺病杂志 2002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可能性  理论基础

作者:吴丽颖,王兴鹏 (淮北市人民医院消化疾病研究室  安徽淮北;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

出处:医学综述 2005

关键词:肿瘤  胸腹水  鉴别诊断  基质金属蛋白酶

摘要: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一直是困惑临床医师的一项难题,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恶性腹水特异性最强的方法,但当腹水中肿瘤细胞少或无、肿瘤细胞已破坏、分化良好的腺癌与间皮细胞不易鉴别时,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低,仅为50%左右。而传统的血清生化免疫学检查如纤维连接蛋白、腺苷脱氨酶、甲胎蛋白、铁蛋白、溶菌酶以及腹水 ...

作者:蒋海飚,王兴鹏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上海  (200080))

出处:中华胰腺病杂志 2003

关键词:肠内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治疗  应用价值

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危重急症,近年来其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胰腺内胰酶的活化和自身消化,随之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ation response syndrome, SIRS)、局部 ...

作者:赵崧,王兴鹏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200080))

出处: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4

关键词:n-6脂肪酸  n-3脂肪酸  肿瘤发生  作用机制

摘要:饮食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根据其化学结构分为n—6脂肪酸和n—3脂肪酸两大类,两者均为必需脂肪酸,并在体内以相同的酶系统而代谢。但研究表明,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n—6脂肪酸和n—3脂肪酸的作用却大相径庭。现综述两者在肿瘤发生中的不同作用及其机制,并为脂肪饮食结构合理化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陆颖影,胡国勇,王兴鹏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出处: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5

关键词:肠道菌群  肥胖  糖尿病  肝病  肠道疾病

摘要:肠道微生物菌群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广泛参与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与人体形成动态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极有可能导致或加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此文就肠道菌群的功能及其与多种疾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徐刚,王兴鹏 (徐刚(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上海,200080) )

出处:国际内科学杂志 2004

摘要:环氧合酶-2(COX-2)在多种肿瘤中均高水平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非类固醇类消炎药对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对多种肿瘤的治疗有增敏作用,但副作用大.COX-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非类固醇类消炎药,其副作用少,是一种新的肿瘤治疗增敏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