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公济文库!
  • 颗粒细胞瘤2例及文献复习

  • 【作者】路光中,胡宏慧,金宇飚,杨兆瑞
  •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200080
  • 【出处】中华今日医学杂志
  • 【年份】2004
  • 【卷号】 第3期
  • 【页码】7-8
  • 【关键词】良性颗粒细胞瘤  鉴别诊断  组织形态学表现  恶性颗粒细胞瘤  肿瘤转移
  • 【ISSN】1681-5130
  • 【分类号】R730.26
  • 【摘要】目的:探讨组织形态学表现在鉴别良性、恶性颗粒细胞瘤中的价值。方法:颗粒细胞瘤2例(良性1例,恶性1例),其外科切除标本均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4μm,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例为66岁女性,肿瘤发生于胸部真皮并累及皮下组织,肿瘤直径1cm,肿瘤细胞为多角形,片状排列,丰富的嗜酸性颗粒样胞浆,细胞核小,偏心位,偶见空泡状核及核仁,核分裂像1/50HPF。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Vimentin(+),。Kpl(+++),S-100(+++),NSE(+++)。该例诊断为良性颗粒细胞瘤。另一例为47岁女性,肿瘤发生于乳腺内上象限,肿瘤直径5cm,细胞形态、组织结构及免疫组化与良性者相同,但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2/50HPF,细胞坏死明显,部分细胞核大、空泡状并有明显核仁,并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该例诊断为恶性颗粒细胞瘤。结论:尽管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是恶性颗粒细胞瘤的唯一诊断依据,但根据细胞形态学表现,结合临床特征,对某些病例可以做出恶性诊断。
  • 【文献类型】中文期刊

  • 进入大医系统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