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公济文库!
所在位置: 首页 - 公济珍藏
相关导航
按类型分组
  • 任何
  • 16 中文期刊
  • 更多
按语种分组
  • 任何
  • 16 中文
按重要期刊分组
  • 任何
  • 9 CA化学文摘(美)
  • 9 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
  • 5 文摘杂志(俄)
  • 更多
按来源刊物分组
  • 任何
  • 4 上海医学
  • 3 中华医学杂志
  • 3 锦州医学院学报
  • 2 中华外科杂志
  • 1 中华结核病科杂志
  • 更多

霍銮锵

  •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 研究方向:
  • 所属科室:
  • 成果数量:16条,属于本单位的个人成果16条
  • 简介: 1948年毕业于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曾任院外科副主任。1951、1953年两次参加抗美援朝,荣获三等功,期间国内首创动脉内输血。1960年前一直进行人工心肺体外循环研究,为我国体外循环技术开展做出重大贡献。1960年开始参与心脏起搏器研制,1962年成功植入中国第一台感应式临时起搏器。1965年心脏电转复研究获得成功。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主...

    详细

条数据
导出

作者: 黄明智,霍銮锵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出处: 针灸临床杂志 1994 第10卷 第6期 P27-30

关键词: 呼吸停止  电针  G6805  刺激器  复苏

摘要: 用两根银针,分别从颈部两侧刺入与膈神经接触,针柄用电线与G6806刺激器相连,选用该机第亚断续波,频率:16~26次/分,强度:0.5~4mA,刺激膈神经,产生有效的呼吸。我们共抢救82例呼吸停止的病人,除3例由于呼吸停止伴有心跳停止过久抢救无作用外,其余79例病人均能立即引起有效的呼吸,20例病人 ...

作者: 于夫,崔广根,霍銮锵 (南通体外反搏研究治疗中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出处: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87 第5期 P280-280

关键词: 临床观察  体外反搏  原发性高血压  女性  男性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病  世界卫生组织  治疗后  降压药物

摘要: 作者在严密观察下对13名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体外反搏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3例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54岁,平均63岁。按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规定的标准,其中Ⅰ期高血压者4例,Ⅱ期高血压6例,Ⅲ期3例,本组病例接受体外反搏前,均曾不间断服用

作者: 蔡大卫,吴瑞良,顾璞,邵颖,霍銮锵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反搏室;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反搏室)

出处: 上海医学 1985 第12期 P699-702

关键词: 体外反搏治疗  动脉阻塞性疾病  粥样硬化性  反搏  间歇性跛行  中动脉  血液流变学  溃疡愈合  血液流速  中西药物

摘要: 本文报道对16例中西药物治疗无效的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7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9例),进行体外反搏治疗。反搏后,15例趾端或/和足跟部疼痛者中有14例消失或减轻,10例间歇性跛行消失或减轻,3例溃疡愈合或明显缩小;下肢血液流速有57.3%增加或达到正常范围;血液流变学约80%的异 ...

作者: 蔡大卫,哈文懿,吴瑞良,霍銮锵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出处: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82 第1期 P18-24

关键词: 体外反搏;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超声心动图;血液动力学;冠状动脉;心脏功能;心电图;心向量图;舒张压

摘要: 体外反搏是一种循环机械辅助装置,利用在心舒期间压迫肢体的方法,提高主动脉的舒张压,达到增加冠状动脉灌流量的目的。对手它的疗效,国外报导尚不一致。根据我们以前的动物实验工作,观察到体外反搏能改善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的心脏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状况。为了进一步探讨体外反搏对冠心病和心绞痛的治疗价值,本文初步小结 ...

作者: 蔡大卫,吴瑞良,陆维俊,霍銮锵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出处: 上海医学 1982 第1期 P5-7,59

关键词: 体外反搏  急性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前降支  动脉收缩压  左室舒张末期压  心脏指数  心脏功能  血液动力学  心排出量  心室压

摘要: 本文以8只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的狗作实验。用四肢气囊进行体外反搏,充气压力为200~220毫米汞柱。体外反搏1小时后,左室舒张末期压比反搏前下降(P<0.05);主动脉收缩压升高(P<0.05),舒张压明显升高(P<0.01);心排出量和冠状动咏外周灌注压显著增加(P≈0.01,P<0 ...

作者: 蔡大卫,哈文懿,吴瑞良,霍銮锵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反搏室;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功能室)

出处: 上海医学 1982 第8期 P441-444,493

关键词: 体外反搏治疗  临床疗效  冠状动脉灌注压  心脏指数  心搏量  心肌耗氧量  反搏  心电图疗效  心向量图  心输出量

摘要: 本文报道体外反搏治疗28例冠心病的疗效,经一个疗程(每天1次,每次1小时,共6次)的治疗后,患者胸闷或心绞痛的症状消失或减轻,心电图改善者占44.4%(8/18),心向量图改善者50%(6/12),超声心动图改善者50%(4/8)。心搏量和心排出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心脏指数接近正常范 ...

作者: 黄明智,霍銮锵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1981 第61卷 第1、12期 P303-304

摘要: 国外将膈神经刺激法用于临床,是把电极埋藏贴在膈神经上,操作复杂,创伤大。本文介绍一种简单迅速的方法,使用G6805治疗仪中的膈神经刺激器联合电针刺激颈部膈神经,产生有效的呼吸,本法除能起一般人工呼吸作用外,还为呼吸停止的患者进行短距离担架搬运,或某些外科手术,提供了一个简单快速有效的呼吸新方法。介绍 ...

作者: 蔡大卫,吴瑞良,陆维俊,霍銮锵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出处: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81 第2期 P21-26

关键词: 体外反搏;急性心肌梗塞;血液动力学;心脏功能;冠状动脉前降支;实验性;心排出量;心肌耗氧量;结扎;动脉收缩压

摘要: 动物实验观察到,体外反搏能增强未心肌梗塞狗的心脏功能和改善血液动力学状况。但是在急性心肌梗塞情况下,体外反搏的作用又是如何呢?本实验在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的狗上,观察体外反搏对心脏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状况的影响,为临床使用体外反搏治疗心肌梗塞提供动物实验依据。实验方法实验用狗16只,雄性,体重12—15公 ...

作者: 蔡大卫,吴瑞良,邵颖,谢雅英,王祟顺,霍銮锵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反搏室、神经内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反搏室、神经内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反搏室、神经内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反搏室、神经内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反搏室、神经内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反搏室、神经内科)

出处: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81 第2期 P14-21

关键词: 体外反搏;颈总动脉狭窄;帕金森氏症;脑供血不足;脑阻抗血流图;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血流量;脑动脉硬化症;初步观察;脑血管造影

摘要: 作者用体外反搏器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疾病,是在治疗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疾病基础上的发展。本文在11只狗上观察了体外反搏对颈总动脉血流量和脑血管的影响,并对20例脑动脉供血不足疾病,进行了体外反搏疗效的初步观察。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体外反搏使狗的颈总动脉血流量增加75%以上,外局阻力减少,脑血管造影显示,颅内 ...

作者: 蔡大卫,吴瑞良,邵颖,谢雅英,王崇顺,霍銮锵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反搏室;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上海医学 1981 第11期 P15-18,59,64

关键词: 体外反搏  脑循环  颈总动脉  血流量  动脉供血不足  脑动脉硬化症  脑血管阻力  脑阻抗血流图  心脏负荷  帕金森氏病

摘要: 本文在11只狗身上观察了体外反搏对颈总动脉血流量和脑血管的影响,并对20例脑动脉供血不足疾病的患者,进行了体外反搏疗效的初步观察。

共16条记录 1/2 第一页 [1] [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到第
霍銮锵主任医师、教授简介

1948年毕业于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曾任院外科副主任。1951、1953年两次参加抗美援朝,荣获三等功,期间国内首创动脉内输血。1960年前一直进行人工心肺体外循环研究,为我国体外循环技术开展做出重大贡献。1960年开始参与心脏起搏器研制,1962年成功植入中国第一台感应式临时起搏器。1965年心脏电转复研究获得成功。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主要从事体外反搏研究,创建了我院体外反搏室;研制和改造了多种体外反搏器,1981年在全国和香港推广使用。